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为了彻底侵略中国,关东军派遣了大量间谍,假扮成摄影记者、探险家或学者,几乎遍布整个中国。他们通过这些身份进行侦察,拍摄了大量关于中国各地的地理风光、人文建筑及古城的照片。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中国的自然景观,还展现了其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照片拍摄得极其精细,每一张都经过精心挑选并编辑,最终出现在日本内部刊物《亚细亚大观》上。这本刊物是由日本天皇亲自钦定的,旨在供天皇和皇后审阅。每张照片上都有详细的题名、拍摄地点、背景介绍以及特色说明,并且每一期上都会附加“严禁复制”的警示,这也表明这些照片在当时是绝密的。根据已解密的资料,《亚细亚大观》总共发行了16期,刊登了1891张照片。本文将重点介绍日本间谍在1929年拍摄的南京照片,从中可见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风采,宛如一幅幅生动的山水画。
南京的中山陵,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位于南京东郊钟山风景区。中山陵的东边毗邻灵谷寺,西面则与明孝陵相邻。从空中俯瞰,中山陵建筑群沿山势分布,呈现出一条南北对称的中轴线。整体墓地设计呈现“警钟”形状,寓意着唤醒民众。孙中山生前曾在遗嘱中表示,希望葬于紫金山麓,因为南京是临时政府的所在地,象征着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地位。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中山陵如今已成为南京一大热门景点,游客络绎不绝,纷纷前来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展开剩余75%秦淮河是南京最大的地方性河流,也是这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水系。它如同南京的“母亲河”,纵横贯穿了城市的腹地。秦淮河对于南京古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六朝时期,秦淮河两岸就成为了贵族名门的聚集地。到了明清时期,秦淮河迎来了鼎盛时期,这里成为了富商巨贾的聚集地,画舫游弋,文化名流云集,演绎出一幅“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美丽画卷。秦淮河不仅是南京的象征,也是许多史书记载中提及的经典之地。
玄武湖,作为长江的古河道遗存,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南京最著名的皇家园林湖泊之一。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玄武湖的名称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有多种不同的名称,如桑泊、秣陵湖、蒋陵湖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玄武湖不仅成为了皇家园林的一部分,也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现代南京人日常休闲的好去处。即便在今天,玄武湖依然是一处知名的景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览。
南京的南门大街,今天称为雨花路,是这座城市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从那张老照片中可以看出,南门大街曾经是南京最热闹的购物街道,街道两旁商铺林立,顾客川流不息。小汽车穿梭其中,交通时常出现拥堵的现象,显示出这个地区曾经是城市商业活动的中心。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其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位于紫金山南麓的独龙阜珠峰下,地理位置优越,风景如画。历史上,明孝陵的建设历时25年,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开始,至永乐三年(1405年)完工。为了建造这一宏伟的帝王陵墓,动用了10万名军工,且耗时25年。尽管明孝陵在照片拍摄时已然破败不堪,但它依然是明清建筑艺术的典范,影响了中国历代帝王陵寝的建筑风格,至今仍保留着规模宏大的地宫。
朝天宫是南京“四十八景”之一,享有“半部南都史”的美誉。它位于秦淮区的朝天宫街道,是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且建筑等级最高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如今的朝天宫已成为南京博物馆,承载着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
中山码头,位于南京下关的长江南岸,也叫下关码头。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京运抵此地,并在举行完奉安大典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这个码头被更名为“中山码头”,直至今天仍沿用此名。此地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也成为了南京的重要历史地标。
明孝陵的神道全长615米,由石象路和石翁仲路两部分组成,沿途排列着石雕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等12对石兽。每一对石兽有跪立与站立之分,夹道而立,威仪庄严。与其他皇陵的神道不同,明孝陵的神道并没有遵循统一的南北中轴线,而是依照自然地形蜿蜒曲折地修建,至今其原因仍未解开,这也为其神秘增添了一层迷雾。
发布于:天津市靠谱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