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躲在等在灯火阑珊处。从两晋到南北朝,这一段历史确实是让人越写越压抑,因为让人为之一振的英雄人物实在太少了,大多都是名利之徒、奸诈之辈,要么不顾国家和百姓只管自己沽名钓誉,要么不顾责任和担当只知道疯狂地互相算计,甚是无趣。
但今天这篇文章和下一篇文章的主人公却是一位能让我不吝赞美之词的楷模和典范,这个人名叫韦睿,虽未入选文庙或武庙,却有“南朝人才之冠”的美女,更是毛主席在“二十四史”中批注次数最多的一个人。
在正式介绍韦睿两大经典战役之前,先要跟大家聊一点别的东西。
那就是咱们发现在晋朝天下大乱之后,无论是南边还是北边,真正有家国情怀的,愿意挺身而出去做点实事的人,是不是都是学儒学的?桓温、王猛、陶侃、崔浩、刘穆之,包括本文的韦睿,皆是如此。
为什么要讲这个事情呢?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人对儒学、儒家和儒教都有极大极深的偏见!这个事情要客观辩证地去看待。其实儒学和儒家本质上都是没什么问题的,有问题的其实是儒教。儒学和儒家就好比一把刀,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是看使用者是谁?使用方式是什么?
其实中国的儒释道三根文化支柱,只有儒家是讲积极入世的,其余两家都是追求出世的。也就是说,真正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救国安邦情怀和热情的,还得是儒家。别信那些狗屁文化博主胡咧咧,什么儒家思想就是封建糟粕,是愚民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得看儒家的。只不过有些儒教文化败类会把“以天下为己任”偷换概念,变成“天下是自己的”而已。
韦睿其实是一个北方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人。是个标准儒家子弟。咱不是对南朝有啥偏见,那个时代的南朝,其实很难培养出韦睿这样的人物。为什么呢?因为盛行的是玄学、佛学,要么每天嗑药求长生,要么每天就求佛祖保佑了,谁会真正去想经世济民的事情呀!
韦睿是怎么归属于南朝的呢?这个在讲萧衍同志的崛起时,已经详细介绍过了,这里不再赘述了。总之大家记住这个就行了:萧衍的龙兴团队叫雍州集团,雍州集团的核心骨干就是从关中南部和荆州北部迁移过去的,韦睿就是雍州集团的元老。
时间来到了公元505年,秦、梁两州乱套了,益州形势危如累卵,萧衍为了给益州减压,毅然开辟淮南战场。决心很大,都全民动员了。但选帅确实不咋滴,选了萧宏这个皇家子弟挂帅。这货有多脸,大家马上就可以看到了。至于为什么要选萧宏挂帅?南朝通病!人心不古、得位不正,疑心病泛滥,不敢相信外人呗。
冬,十月,丙午,上大举伐魏,以扬州刺史临川王宏都督北讨诸军事,尚书右仆射柳为副,王公以下各上国租及田谷以助军
506年正月,南梁冀州刺史桓和在南青州对北魏发起了攻击,青徐战争爆发;江州刺史王茂将兵数万侵魏荆州,诱魏边民及诸蛮另立了宛州,南阳盆地交火;二月底,南梁徐州刺史昌义之同北魏平南将军陈伯之在梁城交战,淮南战场开打。
这个陈伯之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标志性、典型性人物,反正是毫无礼义廉耻的那一种。年轻时去人家地里偷粮食,被主人发现并制止了,脸不红心不跳地狡辩,你富我穷,我偷你粮食怎么啦?这是给你面子!主人不依,再怎么说你也不能偷呀!这小子立马拔刀,不能偷就改抢呗,吓的主人瑟瑟发抖,然后自己大摇大摆地运粮食走……陈伯之原是南梁将领,因为一系列的矛盾,叛逃到了北魏。这次击败了昌义之。
于是,南梁的主帅萧宏便写信给陈伯之,说你当初叛国就是个误会,我们能理解你,所以没挖你们家祖坟、没株连你的家人,就连你的那些小老婆都活得好好的,所以咱们赶紧冰释前嫌吧,回来吧,在外流浪的朋友。
就这样,陈伯之被感动了,从寿阳梁城率八千兵马重回祖国怀抱了。
但这样一来,北魏面子上就挂不住了,把我们北魏当夜店了,爽一把就走?还真没错,就是这种感觉倍儿爽,之前的夏侯道迁不就是这么玩的?
一心想要找回场子的北魏于四月十六日任中山王元英为征南将军都督扬、徐二州诸军事,率十多万大军南下拒梁。
庚戌,魏以中山王英为征南将军、都督扬·徐二州诸军事,帅众十余万以拒梁军,指授诸节度,所至以便宜从事
荆州战场,南梁的王茂不给力,被北魏派平南将军杨大眼(原仇池王杨难当之孙)连下五城,退到了汉水边上,相当于丢失了整个南阳盆地。
总之,魏梁的战线推至淮水、汉水一带了。
五月初二,梁太子右卫率张惠绍等北伐徐州,攻拔宿预;五月初六,北徐州刺史昌义之攻拔梁城。南梁取得了先手优势。但随后双方就开始陷入了胶着状态了。
这个时候,豫州刺史韦睿奉命北上,派长史王超等去攻打小岘,但依然没有打下来。
随后韦睿表现出一个优秀指战员的素质,自己带的部队自己了解,没打下来是什么原因呢?自己要找出原因,制订合理的解决办法才正确的发出指令呀!不像我们现在的一些干部同志,只会当甩手掌柜。
所以,韦睿便亲自带着人到战场去考察情况,结果发现敌军居然派数百人在城外列阵,便想打掉这几百人。手下便劝韦睿,说咱们都是轻装出来搞侦察的,得赶紧回去武装好自己才能去干仗呀!韦睿表示,事出反常必有妖,小岘城易守难攻,2000兵力的配置就可以守住了,所以他们不必要主动出城迎敌。但他们却偏偏这么干了,应该是想派一支精锐来个先声夺人。老子打的就是精锐,挫了他们的锐气,破城就不在话下了。
主将还是有点怂,韦睿指着自己的旄节,这玩意可不是个摆设哈,谁要是畏战,那就别怪我军法无情了。
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法不可犯也
梁军随后向魏发起猛攻,梁军皆殊死作战,北魏那几百人败走,随后梁军趁势对小岘发起猛攻,次夜拿下其城,随后进军至合肥。
遂进击之,士皆殊死战,魏兵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拨,遂至合肥
看到没有,这才叫抗敌,这才叫勇略,这才是真正的将军。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该思考周详的地方要周详,该果断出击的时候要果断,躬身入局、恩威并施……我军101曾经写过一篇《怎样当好一名师长》的文章,里面的内涵就跟韦睿的军事思想高度吻合:1、勤快 2、要摸清上级意图 3、实地调查 4、活地图 5、提前把问题想透 6、及时下决心 7、团结的班子 8、说到做到的战斗作风 9、亲自做政治工作……
所以,我们搞管理的朋友一定要多去学学韦睿,把恩威并用、知己知彼、刚柔并济、严肃活泼这些思想吃透。别学了点半吊子的成功学就觉得自己懂管理了。
我曾亲眼见过一个科室领导,那是正儿八经把她从管理培训课堂听的那些鸡汤文拿便签纸贴在办公桌上,写的什么呢?“管理,管理,理在前,管在后,管理之前要先理情绪、理思路、理对策……”这不是纯扯淡吗?管理,当然是管在前,理在后呀,你要管得住下面的人,他们才会跟你讲道理嘛,就这么简单一个事情,胡咧咧出这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来,真能作!
韦睿率军到了合肥之后,因为合肥也不好打,这一点东吴大帝孙十万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之前右军司马胡景略等久攻不下,韦睿又得过来帮下属解决问题了。看到没有,这才是好领导,好领导永远是带领部下一起进步、一起成功的,是要能帮助部下解决实际问题的。
韦睿怎么解决问题的呢?首先就是修堰蓄水,把肥水的水位涨起来,这样自己的水军战略通道就打通了,部队就可以水路到合肥城下集合了。
先是,右军司马胡景略等攻合肥,久未下,睿按山川,夜,帅众堰肥水,顷之,堰成水通,舟舰继至
北魏早已在合肥城外修了东、西两座小城互为犄角,所以韦睿决定先打这两座小城。但魏将杨灵胤率五万军忽然驰援而至,梁军虚了,希望韦睿固守待援。韦睿笑了,这个时候请援兵也晚了,跟敌人死磕吧!成功击退了杨灵胤。
魏筑东、西小城夹合肥,睿先攻二城,魏将杨灵胤帅众五万奄至。众惧不敌,请奏益兵,睿笑曰:贼至城下,方求益兵,将何所及!
即便如此,合肥城还是很不好拿下。但是大家不要急,韦睿还留有后招。
韦睿派军主王怀静在岸边修筑营垒来守护淝水堰,继续等待水位的升高。
魏军也反应敏锐,派人打掉了这个临时营垒,气势汹汹地要去抢占梁军的堤坝。
韦睿的部下们再次怂了,都劝韦睿赶紧跑路。相当有王玄谟、到彦之的既视感。
韦睿因此勃然大怒,脸都不要了吗?去,把我的伞扇麾幢立在堤下,我不走!我看谁敢走!
后面,魏军来毁堤,身体不好的韦睿让人抬着轿子送他上前线指挥。凭借韦睿这种不要命的勇气,逼退了魏军。随后,韦睿又在堤上驻垒护堤。
睿素羸,每战未尝骑马,以板舆自载,督厉众军。魏兵来凿堤,睿亲与争之,魏军少却,因筑垒于堤以自固
狭路相逢勇者胜,咱不鼓励大家什么事情都去玩命,但是该玩命的时候还是要敢于玩命。孙权要是敢像韦睿这么玩命,合肥真的拿不下来吗?袁绍要是跟曹操一样敢玩命,官渡之战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
终于,肥水的水位攒够了,韦睿随后调来了巨舰,舰高与合肥城相等,从四面逼近合肥城,魏军无计悲哭,韦睿攻具既成,堰水又满,北魏救兵看着水泊使不上劲。
睿起斗舰,高与合肥城等,四面临之。魏人计穷,相与悲哭。睿攻具既成,堰水又满,魏救兵无所用
最后,合肥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时中弩身亡,五月十二,合肥城破,俘虏毙敌万余人,牛马万数,绢满十间屋,韦睿全部赏给了将士们。
韦睿的合肥之战至此告一段落,但为了顺利过渡到他的另一代表之作——钟离之战,咱还需要继续把整个战局的情况也交代一下。
就在韦睿拿下合肥的同时,庐江太守裴邃(也是南梁名将)也拿下了北魏的羊石城,三天后又攻克霍丘城。六月初七,南梁将领桓和攻克克北魏朐山城。
但人家北魏也不是吃素的,六月十二,北魏安西将军元丽破王法智,斩首六千级;六月十四,北魏武卫将军奚康生在彭城外击败梁军张惠绍,宋黑战死。
总而言之,各有胜负的战局胶着,逼着双方不断地加码投入。
八月二十六,北魏征定、冀、瀛、相、并、肆六州十万人投入到了淮南战场。同时还把之前在梁州表现出色的战斗英雄邢峦也调过来了。
邢峦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邢峦一投入战场,派统军樊鲁攻桓和、别将元恒攻萧及、统军毕祖朽攻角念,均大胜。
九月施以,邢峦再在宿预攻克梁军,阵斩梁将蓝怀恭,斩杀俘获万数,梁军全面退回淮河之南。
也就是说,邢峦几乎就是凭借一己之力就扭转了徐州战场的局势了。
如此一来,萧衍也不干了,你加注我也加注,倾尽全国之力让弟弟临川王萧宏率众参战,那排面堪称百年之最。但不好意思,萧宏这次是赶着去给北魏送嫁妆。
临川王宏以帝弟将兵,器械精新,军容甚盛,北人以为百数十年所未之有
超豪华阵容的梁军主力驻扎在洛口(淮南市洛河镇),前军拿下梁城(淮南市田家庵区),距寿阳仅有二十多公里。
多好的局势呀,赶紧一鼓作气去拿下寿阳这个军事重镇呀!但萧宏却表示自己很累,不想往前拱了。
也就是因为萧宏这么一磨蹭,北魏不断地往寿阳方向增兵,就连刚刚大放异彩的邢峦也从淮河下游赶来与元英合攻梁城了。
你们刚抢了人家的梁城,人家想抢回去拱卫寿阳,这不是很正常吗?但萧宏表示,我打别人可以,别人来打我,我很怕怕,就召开军事会议要班师回朝了。梁城那帮兄弟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寿阳我不想了,梁城我也不要了。
怂货主帅下面必定有几个怂货属下,吕僧珍赶紧迎合,说知难而退也挺好的。
吕僧珍曰:知难而退,不亦善乎
一看自己梁国的领导干部才立国没几年,就贪生怕死到了这种程度,柳惔、裴邃、马仙琕、昌义之、朱僧勇和胡辛生等人直接离奇愤怒了,具体抗议的内容就不介绍了,免得心塞。反正萧宏的撤军意见是没有通过。
这个时候,比较搞笑的事情又发生了,先前给萧宏当应声虫的吕僧珍怕那些热血将军找他麻烦,主动给各位将军解释,说打退堂鼓的是萧宏,自己只是不想让萧宏难堪,才故意表态支持他的。毕竟他是主帅、是皇弟。这么不要脸的人,我是见太多了,见怪不怪了。
议者罢出,僧珍谢诸将曰:殿下昨来风动,意不在军,深恐大致沮丧,故欲全师而返耳
那么,萧宏为什么这么软弱呢?因为身份尊贵、生活优越嘛,他舍得去冒一丁点风险嘛!败了就败了,整个国家都是我家的,我无所谓。皇帝是我哥哥,我还不信就因为这点事他就把送上军事法庭?
吕僧珍为什么有那么荒唐的表现呢?因为他是萧家的家将,是靠溜须拍马上位的,心里只有主子,时时刻刻想着要拍萧家子弟的马屁。
义愤填膺的诸将呢?柳惔、裴邃、昌义之都是雍州集团的老干部,是南梁的开国虎将。而马仙琕本是南齐的死忠将军,后面被萧衍感动了,要以命酬知己。
这就是可笑的人间百态呀!
萧宏这次跪怂也被北魏察觉了,所以就给萧宏送来了红头绳和一首讽刺歌曲:咱们北魏的汉子不怕萧宏和吕僧珍这两个伪娘,只是担心攻下合肥的韦虎(韦睿的威名)嘲讽不死你们这帮软蛋。
宏不敢遽违群议,停军不前。魏人知其不武,遗以巾帼,且歌之曰: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虎
吕僧珍还算有点自尊心,便想派裴邃率一部分兵力攻打寿阳,让大部队停在洛口,至少我们努力了嘛。但萧宏表示那不行,谁敢去往前迈步子,我就杀了谁!你们走了,谁来保护我呢?
欲遣裴邃分军取寿陽,大众停洛口,宏固执不听,令军中曰:人马有前行者斩!于是将士人怀愤怒
搁一旁看笑话的北魏军,也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奚康生派杨大眼飞马驰报元英,要其主动出击。
元英表示,萧宏虽然啥也不是,但韦睿和裴邃这些将军还是很厉害的,咱们不宜轻举妄动,先观察贯彻吧。
大家别说这是菜鸟互啄哈,因为萧宏这种人一定会把对方衬托成算无遗策的。咱萧宏熟读历史,南朝的“光辉榜样”应有就有,见死不救有檀道济,不战而逃有王玄谟、到彦之,我得向他们致敬呀!
九月二十七日晚上天降暴雨,萧宏再也绷不了,直接带着几个亲随跑路了。领导跑了,我们也跟着跑。梁军不战自溃,自相践踏就死了5万多人,北方胡人上百年没见过的军械之盛全留给北魏了。您笑纳,只要别追我就行。
己丑,夜,洛口暴风雨,军中惊,临川王宏与数骑逃去。将士求宏不得,皆散归,弃甲投戈,填满水陆,捐弃病者及赢老,死者近五万人
要死丞相诸葛亮泉下有知,指不定要让人扶他起来,要是有萧宏这样的对手,何愁汉室不兴呢?我殚精竭虑治蜀干什么?缺乏找他们打一仗就行了呗!还不需要我去布八阵图吓唬他们,直接一场雨就能把他们下崩了……苍天啊、大地啊,你们何薄于我?为什么不能让我也拥有这样的对手,让我心力憔瘁死于五丈原?
洛口主力溃散了,守梁城的昌义之也只好撤了。还有西面围攻义阳的梁军听闻消息后,也赶紧撤了。
北魏一看形势大好,下令全面追击,到南京去活捉蒋光头,不对,是萧光头。
咱为什么要狗尾续貂地写这些东西呢?因为不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大家就很难理解韦睿随后的堪称护国之战的钟离之战到底有多重要。
精彩继续,敬请期待。
#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
靠谱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