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瞿麦 15g、萹蓄 15g、木通 6g、车前子(包煎)15g、滑石(包煎)20g、栀子 12g、大黄(后下)9g、甘草梢 6g、金银花 20g、野菊花 15g、蒲公英 20g、紫花地丁 15g、紫背天葵 10g。
功效:清热泻火、利湿通淋、解毒消肿,适用于尿道口流脓、尿痛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者。
名医经验:国医大师朱良春在治疗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时,常在此方基础上加土茯苓 30g、败酱草 20g 增强解毒除湿之力,若兼有血尿加白茅根 30g、小蓟 15g 凉血止血。
2. 解毒祛浊汤(针对湿热毒瘀互结型)组成:黄柏 12g、苍术 12g、牛膝 15g、土茯苓 30g、萆薢 15g、蒲公英 20g、败酱草 20g、赤芍 15g、丹皮 12g、皂角刺 10g、甘草 6g。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祛浊、活血散瘀,适用于尿道流脓黏稠、尿道刺痛、会阴坠胀、舌质暗红有瘀点者。
来源:名老中医徐福松经验方,临床常用于淋菌性尿道炎中后期,湿热未清兼夹瘀浊者,可配合外用苦参、蛇床子、黄柏各 30g 煎水熏洗尿道口。
二、非淋菌性尿道炎(中医属 “淋证”“白浊” 范畴,多因湿热留恋、阴虚火旺或脾肾两虚)1. 滋阴清热通淋方(针对阴虚湿热型)【方剂】 知柏地黄丸合导赤散加减组成:知母 12g、黄柏 12g、熟地 15g、山茱萸 12g、山药 15g、泽泻 12g、丹皮 12g、茯苓 15g、生地 15g、木通 6g、竹叶 10g、甘草梢 6g。
功效:滋阴降火、清热通淋,适用于尿道分泌物稀薄、尿道灼热隐痛、午后低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者。
名医经验:上海名医邹燕勤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时,若见阴虚夹湿,常加土茯苓 20g、萆薢 15g 化湿而不伤阴,加丹参 15g、赤芍 12g 改善尿道黏膜炎症。
2. 健脾化湿通淋方(针对脾虚湿盛型)组成:党参 15g、白术 12g、茯苓 15g、山药 15g、莲子肉 12g、薏苡仁 30g、砂仁(后下)6g、桔梗 10g、萆薢 15g、车前子(包煎)15g、甘草 6g。
功效:健脾益气、化湿通淋,适用于尿道分泌物清稀、小便频数、小腹坠胀、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腻者。
来源:中医妇科名家刘敏如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经验方,若兼肾虚加菟丝子 15g、桑螵蛸 12g 固肾缩尿,临床常用于非淋菌性尿道炎反复发作者。
3. 清利通淋汤(针对湿热未尽型)组成:萆薢 15g、石菖蒲 10g、黄柏 12g、丹参 15g、土茯苓 30g、马鞭草 20g、虎杖 15g、栀子 12g、泽泻 12g、甘草 6g。
功效:清热利湿、祛浊通淋,适用于尿道微痒、晨起尿道口有少量黏性分泌物、舌苔黄腻者。
临床应用:名老中医王琦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时,若见湿热瘀滞,常加桃仁 10g、红花 10g 活血化瘀,加败酱草 20g 增强清热解毒之力,配合口服盐酸小檗碱片(黄连素)增强抗菌消炎效果。
三、内外合治与加减策略1. 外治辅助方熏洗方:苦参 30g、黄柏 30g、蛇床子 30g、白鲜皮 30g、土茯苓 30g、黄连 15g,煎水熏洗外阴及尿道口,每日 1~2 次,适用于急性期分泌物多、瘙痒者。
栓剂:黄连膏(黄连、黄柏、大黄等制成栓剂)纳入尿道,每日 1 次,可缓解尿道炎症(需在医生指导下操作)。
2. 辨证加减要点若尿道口红肿疼痛明显,加连翘 15g、板蓝根 20g、大青叶 15g 增强清热解毒;
若兼夹血瘀(尿道刺痛固定),加桃仁 10g、红花 10g、牛膝 15g 活血化瘀;
若久病气虚(反复不愈、神疲乏力),加黄芪 20g、党参 15g、升麻 6g 益气升清。
四、注意事项西医结合治疗:淋菌性尿道炎需配合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大观霉素),非淋菌性尿道炎需根据药敏试验使用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中医可作为辅助改善症状、减少复发。
禁忌与调护:治疗期间忌辛辣油腻、饮酒,避免性生活;多饮水、勤排尿,保持外阴清洁。
个体差异:中医证型复杂,若出现高热、腰痛、血尿等重症,需及时就医,切勿依赖验方延误病情。
如需使用上述方剂,建议先到正规中医院辨证诊断,由中医师根据具体症状、舌脉调整药物剂量及配伍,以达到最佳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靠谱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